10月30日上午,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特邀中国美术学院副校长、艺术学博士、博士生导师韩绪教授作主题为《设计前沿研究》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堂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举办,吸引了350余位校内外师生参加。艺术设计学院院长高颖教授主持本次讲堂。
本次讲堂,韩绪教授突破传统的单向输出价值的授课模式,通过提出与设计研究相关的七个问题:
1.列举认为“最有理论价值”的“设计理论著作”;
2.列举观点相反相悖的设计理论;
3.什么是设计作品的灵魂?
4.如何看待“设计是解决问题的”?
5.什么是真正的“设计问题”?
6.如何评价“设计的需求导向“?
7.什么是设计类研究生的基本素质?
与师生进行互动问答,引导大家对问题本质思考,并进行深度阐释。
针对最具价值的理论及相关著作看法,韩绪表示,无论做何研究都须分门别类,涉猎“史类”“理类”“论类”“技类”书目,特别是“理类”“论类”两大类目著作,以此来丰富自身对于学科的认识。
韩绪从公私场域、版式取向、器道之间、造型与功能、城市规划的紧缩与疏散等两两间的关系,提示大家一件事情会同时存在两个说法或是几种观点,要明辨慎思,不急于下判断,而是珍惜并有意识地搜集观点相反相悖的理论,培养自己思辨的能力。
针对关于什么是设计作品的灵魂、如何看待“设计是解决问题的”及“设计导向”的思考,韩绪指出可以分别从乙方、甲方、丙方三个思维方式去解剖分析。他通过介绍雷蒙·罗维的设计作品《太空舱》,说明设计作品的灵魂可追溯至该作品有无作者性或独特的艺术、风格。何为作者性?韩绪通过介绍罗维在设计太空舱时,通过增加窗口数量模拟地球居住空间环境,说明作者性是设计师将自身对服务对象的洞察与设计理想的结合。韩绪从同学的回答“不是所有设计都有人为之买单”出发,提示我们“设计是解决问题”这句话大多是由甲方或者发布设计任务的人提出的。如此看来设计往往是应对式行为,是来响应社会的,有时会牺牲一个条件去解决一个问题。而“设计需求导向”反映的是丙方思维。现实中许多丙方的需求是带有恶意的,如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变鲫鱼刺多的基因。韩绪强调,设计能力之大,或将破坏其他事物的生存发展规律。这启示我们不是所有的需求都要被满足,设计是有尺度、有界限的。韩绪总结这三个问题,指出应从特定词句中明确所指对象,从不同的立场与角度分析对象需要什么,而哪些内容与工作是我们需要完成的。
韩绪借用“登高望远”的角度来引出对于“什么是真正的设计问题”的思考。他提出应吸纳社会学、人类学、伦理学的知识去看最根源的问题,以高眼界大胸怀和极具前瞻性的视野走在大众前面,去做“预言家”。
讲座最后,韩绪借用长途车环游世界和公交车固定路线两个例子,期望大家在做学问、做研究时应同时掌握长途法与循环法。除了要有将一件事情磨到底的决心与毅力,他还认为要提高对自己的要求,做到高度自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