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“多维的书籍设计”教学沙龙
9月29日下午,艺术设计学院特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毛德宝作题为“多维的书籍设计”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,吸引了百余位师生参加。讲座由视觉传达设计系陈珊妍副教授主持。
毛德宝从多元、多维、个性三个方面剖析书籍设计的形态。
讲座伊始,毛德宝从多元视角引入,提出书籍设计需要对内容进行梳理,整合罗列清晰明了的关系,才能将初稿经由出版社成为正式出版物。只有对内容进行充分的解读,才可以进入真正的设计状态。他提出,费用成本,读者对象,工厂设备,纸张性能,工艺手法等都是设计一本书不可或缺的因素。他对版式设计的重要性表示肯定。书籍设计应以版式设计构成层次分明的秩序,并形成字与字之间,字与图之间的和谐关系。最终,达到呈现审美意识的同时,为读者带去方便,让其享受身心阅读的舒适。毛德宝还以色彩搭配为例,讲解了书籍设计中整体设计的概念:一本书是一个整体设计,里面,外面,反面,封面,所有的局部都是一个组成部分。
其次,在多维的视角下,毛德宝对出版物进行了分类介绍。依次从一维、二维的平面元素中分析书籍版面的构成元素。并以20世纪中国书籍设计百年《春夏秋冬》为例,指明各个封面插画所体现的设计性原则。再者,毛德宝反观三维、四维的空间与时空概念,探讨书籍可具备多种形态。从早期的企鹅口袋图书,到图书周边的营销创意,都在为书籍设计注入新的生命力。毛德宝指出,要将设计性作为书籍的目的,在进行书籍设计时,对纸张的了解和把控显得尤为重要。
最后,在个性的视角下,毛德宝分享了国内外设计师的优秀案例以及一些学生作品。倡导大家应从材料和技术角度介绍书,用色彩来记忆并呈现书。在新时代的发展下,电子、新媒体等词汇涌进我们的生活。为此,毛德宝以童佳奕《多媒体设计:从“纸上”到“指上”》为例,解读了不同载体在介质转化下,输出相同信息资源的方式。面向视觉传达设计系的师生,毛德宝概括了设计中需掌握的四大属性:识别性、艺术性、语义性和时代性。他将视觉传达设计比作生活中的“空气”,认为好的设计是“有品质的空气”,是能让读者感觉愉悦的一种表达方式,“劣质空气”也可以生存,但它是一个不好的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