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19-02-24 浏览次数:78

10月25日至12月25日,我校开展第一期“互联网+教学”研习营活动,历时两个月,来自各院系共42名教师参加了5次不同主题的培训。

10月25日下午,第一期“互联网+教学”研习营开班仪式在我校教学楼E楼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行,陈寿灿校长、赵英军副校长、教务处负责人及研习营全体学员参加。陈寿灿校长在讲话中强调:人才培养为本,本科教育是根。“互联网+教学”研习营是学校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入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,全校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应充分利用培训机会,守正创新,知行并重,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历史性机遇,激发教学潜能,下好教学改革先手棋,主动实现我校教学质量提升的“变轨超车”。赵英军副校长阐明“互联网+教学”对于我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分享了自己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,鼓励教师多多参与慕课建设,积极转变教学理念,全面推动教学改革,打造商大的精品课程。教务处处长厉小军以“转变教学理念、推进互联网+教学”为题首先作了精彩的分享,从高等教育的时代背景,教与学的现状与趋势及“互联网+教学”实践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剖析。


11月6日下午,北京超星公司王君妍围绕“泛雅+学习通,助推信息化教学新动力”,以“学习通”的六大子系统功能为切入点,带领老师们演示了从备课、授课到课程考核的系列流程。超星公司的高欣颖从慕课的基本构成元素、制作流程、前期准备等六大块内容介绍了如何拍摄制作慕课。学堂在线的刘鹏以“学堂在线智慧教学整体解决方案”为题,展示了“学堂云”网络教学平台,通过对接学堂在线课程和中国知网等学术资源,丰富课程资源,扩充课程学习纬度。老师们通过手机、电脑进行了现场操作,展现了对“互联网+教学”浓厚兴趣。

11月20日下午,浙江师范大学智慧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立新教授首先作了题为“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使用”的专题报告。黄教授从背景、设计、制作、应用、案例五个方面,进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分享,并向各位老师展示了用于投影、录屏的技术。浙江大学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主任黄娟琴结合新形态教材,从高校教材建设新形势、如何编写“立方书”教材和浙江省新形态教材建设项目申报注意事项等方面,详细说明了教师申报流程和相关信息填写方式,并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。

12月4日下午,企业管理系主任向荣副教授从教学现状出发,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,系统展开了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享”的专题讲座。他要求学生课下学习理论、完成案例分析,让教师成为一个引路人、建议者。并且,他还将学生做出的成果、反映的问题归纳总结。在这样的课堂中,老师不仅要掌握理论,更要结合时代发展,拓展自己知识储备;结合实践经验,实现讲学融会贯通,淘汰“水课”,打造“金课”,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。

12月25日下午,伴随着研习营学员的精彩结业展示,“互联网+教学”研习营圆满结束。厉处长首先发表重要讲话,他首先感谢各位老师积极参与研习营培训,并介绍了我校在“互联网+教学”工作中取得的标志性成果。最后,厉处长提出了三点希望:多参与、多宣传、多提宝贵建议。

研习营学员分别展示分享了学习心得。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,分析传统教学课堂面对网络教学受到的冲击和压力,反思“互联网+教学”能给我们带来什么;也有新教师表达自己对教学本质的感悟,分享对未来的教学设想。有的教师从宏观角度,分享了如何打造“金课”的心得,并结合实际经验深入浅出展示了教学成果。

最后,经济学院教授朱勤分享了自己打造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心路历程。从被偶然看到的微信激起兴趣,到设计出一门通识性课程,她研究吸收了各大高校的微课优点。形式精简,内容丰富,实时更新,朱勤教授用心打造视频的每一分钟。

“互联网+教学”研习营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,共从“互联网+教学”的理念、平台、资源和方法四大主题展开培训,并颁发培训证书。有助于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,有效提升我校教师的信息化水平。第二期“互联网+教学”研习营将吸收首期研习营的经验,为教师们打造更加丰富精彩的培训内容,欢迎广大教师踊跃参加。